首页>新闻动态 News>
东北育才中学足球队:绿茵逐梦亦笃学,育人为本共成长
2025-07-28      作者:文/叶晨 图/袁征

   “孩子,刚才那样就对了,特别好!”2025 年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第二天,东北育才中学足球队教练高佞对场内的球员竖起大拇指。此时球队已大比分落后于土耳其费内巴切足球学院队,但没有一个球员放慢脚步,每个人都在奋力拼搏。

图片1.png

“孩子们,看到了吗?后面没跟上,前面所有队员的努力都白费了!”“孩子们,你们要明白,足球最重要的是协作!”在比赛中,无论是场上还是场下,高教练的每一次指导都以 “孩子们” 开头。 

因热爱相聚:一群男孩的足球梦

   这支始于 2015 年末的足球队,成立之初是因为学校发现新疆部有一群男孩子非常喜欢踢足球,于是决定组建一支自己的足球队,既能释放孩子们的热爱,又能让他们的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

图片2.png

2016 年,组队仅半年的他们一路闯进沈阳市决赛。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陆续 2 次获得沈阳市足球赛冠军,3 次获得辽宁省校园足球赛季军,学校也当之无愧地成为足球特色学校。

从育才中学新疆部男生的足球热爱中生长起来的东北育才中学足球队,如今已成为贯穿小学到高中的 “德育阵地”。正如高教练在采访时所说:“行跬步以至千里,任何时候,育人都是我们坚持要做的事情。” 

绿茵场是课堂,汗水里养德行

作为 12 年一贯制学校,东北育才中学已基本完成小学、初中、高中各学部的球队培养体系,形成了校内足球梯队建设的完善布局。东北育才中学足球队 10 年的建设之路,高教练一路参与、见证。被问到自己的足球生涯时,他说自己 9 岁就开始踢足球,40 多年的生活与工作都和足球有关。“足球是非常美妙的”,这种美妙的感觉和人生体悟,他希望孩子们也能切身体会。

谈到足球训练,高教练指出,技术和基础训练都是必备的,但学校最看重的还是习惯的养成 —— 不管是在球场上、课堂里,还是生活中,好习惯的养成才能让他们受益一生。

图片3.png

   除了好习惯,高教练还希望孩子们能理解足球协作的本质,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在分享球队训练方案和安排时,高教练主动提到,虽然球队已有十年历史,但响应国家校园足球发展号召、面向全沈阳市招收足球特长生的举措实施时间并不长,目前球队最需要解决的是球员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在本次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的第一轮比赛后,高教练组织球员们召开了赛后总结会,鼓励大家正视比赛结果和球队存在的问题。“这肯定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认为这样的比赛机会对他们来说非常好,能充分认识到足球不是个人的运动,而是团队的运动,那就不虚此行。”

绿茵与书桌齐肩,平衡里的成长智慧

   采访期间,高教练的表达尽显东北人独有的坦率与幽默。“我是一路踢过来的,太知道‘没文化,真可怕’这个道理了。” 十年来,育才中学足球队始终坚持打破 “踢球的孩子成绩都不好” 的刻板印象。高教练认为,平衡学业和训练并不容易,首先要在认知上做出改变:学业和足球运动本就不是对立的。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平衡学业和足球,东北育才中学通过科学规划训练安排,为学生搭建起学业与足球训练的平衡支点。球队采用 “错峰训练 + 弹性调整” 机制:工作日将基础训练安排在课后,避开晚自习和作业高峰期;周末则根据学生课业进度灵活调整,若遇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等关键节点,会压缩训练时长,优先保障复习时间,待考试结束后再通过集中集训补足训练量。谈到球员们的学业成绩,高教练骄傲地说:“咱们的孩子踢足球,没有一个文化课落下的。”

图片4.png

准高三球员郝伟辰说:“我的目标是考上医科大学。” 说话时,他的眼睛里透出冷静的光,让人清晰感受到他身上安静的力量。足球让他渐渐变得外向,也让他找到了学习和生活的出口:“踢足球能让我释放压力。” 周一到周六上课加训练,周日偶尔还会安排比赛,在这样的节奏下,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关于足球天赋,他坦言自己并不是天赋很高的球员,曾经也因为上不了场而气馁,而现在他说:“没有什么是不能接受的。” 或许,正是长期接受这样高强度的足球训练,才让这个孩子拥有了如此的坦然与冷静。

以球育人,绿茵场何尝不是校园里的另一间课堂。

 

(文/叶晨  图/袁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