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 News>
绿茵场上的“三高”传承:人大附中队的品格与梦想
2025-07-29      作者:文/张骞 图/袁征

7月的上海,热浪裹挟着青春的汗水席卷海事大学的绿茵场。2025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季军争夺战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足球队惜败于土耳其费内巴切足球学院队,获得第四名。这支以三高文化闻名的队伍,用实力与风度诠释了校园足球的深层意义。

品德、文化与足球的三角平衡

道德品质高、文化素养高、运动水平高——这个顺序绝不能颠倒。主教练郑玖龙反复强调人大附中足球队的立队之本。这支拥有30年历史的三高俱乐部,已培养出国字号球员40余人、职业球员近80人,包括现役国脚王上源,但教练组最自豪的并非战绩:宁可让孩子不踢球,也得先做好人、读好书。

图片1.png

体教融合的探索中,人大附中足球队的日常堪称时间管理教科书。训练为考试让步是常态,即便备战全国赛期间,随队班主任也会带着试卷等学习资料奔赴赛区。足球需要头脑,场上瞬息万变的决策力,恰恰来自文化课培养的思维习惯。郑玖龙教练举例,三高队员与外教直接英语交流的能力,成为职业发展的隐性优势。

优秀球员的谦逊与坚韧

两场小组赛后,12号球员白语桐连续获评最佳球员,却显得格外平静。主教练郑玖龙透露:小白私下跟我说,23号吴凯文在后卫线的表现更值得这个奖。他在后防线上的几次关键解围才是比赛的转折点。他的态度让我十分感动。这种团队至上的态度,正是我们最看重的品质。

图片2png.png

同样令人动容的还有38号李润泽。首轮比赛中,他在激烈拼抢中重重摔倒,医疗人员紧急处置后,他咬牙坚持完赛。赛后李润泽表示:“非常荣幸代表人大附中参加本次国际足球邀请赛。比赛中不慎受伤,感谢现场医护人员为我进行了专业处置。期待在后面的比赛中继续获得佳绩!” 

体教融合的人大附中方案

12岁退出训练?这个困扰中国青训多年的魔咒,正在被逐步打破。”郑玖龙教练谈及青少年足球培养痛点时充满信心,随着校园足球体系的完善,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中学和大学开始组建足球队,为孩子们提供持续发展的通道。

在人大附中,足球与学习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郑教练介绍,三高俱乐部每年都有3-5名毕业生凭借文化课成绩考入名校,更多人则通过足球单招进入理想高校。

图片3.png

我们既要培养会踢球的学生,也要培养会学习的球员。这种体教融合的理念正在结出硕果——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北京高中生校际足球冠军杯赛上,人大附中时隔六年重夺冠军。

如今,球队将目光投向了8月的全国U17总决赛。看着场上奔跑的队员,郑玖龙欣慰地说:足球教给孩子们的不仅是胜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面对挫折、理解团队。无论他们未来成为球员、教练还是老师,首先都会是有担当的人。

绿茵场上的品格课堂

上午9点,人大附中足球队的上午训练已经如火如荼。队员们身着统一训练服,在教练组的指导下进行着高强度的战术演练。郑玖龙教练站在场边,目光追随着每个球员的动作,时而叫停训练进行细致指导。

郑玖龙望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少年感慨道:我们校训崇德、博学、创新、求实三高理念一脉相承。无论踢球还是读书,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图片4.png

或许,这正是校园足球最动人的模样:当球员的坚持、谦逊背后的团队意识、教练组“成绩不达标就暂停训练”的严格要求汇聚在一起,足球不再只是竞技,而成为人格教育的延伸。正如郑教练所说:“品德是永恒的比分,三高是毕生的追求。”

 

(文/张骞  图/袁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