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 News>
俄罗斯阿克隆-科诺普列夫足球学院队:踢一场关于团结与成长的球
2025-07-29      作者:刘一鸣

“我们是冠军!”

7月29日,在一场针尖对麦芒的激战后,俄罗斯阿克隆—科诺普列夫足球学院队战胜上海大同中学队,以全胜的战绩夺得2025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冠军。

这次上海盛夏的邀请赛之旅,迎接他们的不仅有热情的志愿者,周到的接待服务,海纳百川的城市气质,更有湿热天气、热辣的阳光、陌生的对手。这群俄罗斯少年以优异的表现克服一切困难,站上胜利之巅。

图片1.png

从全国选拔到每日训练:专业与日常的平衡

阿克隆——科诺普列夫足球学院队有着一套严谨的逻辑。队伍会在全国范围内物色优秀的少年球员。“主要看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足球经历,受教育程度也会考虑。”教练解释道。能站在这里的队员,都是从层层筛选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在训练基地,足球与学业从未脱节。队员们就读的地方,有正规的室外球场,还有一个室内训练场,这是为了应对寒冷冬季,让训练能全年不间断。“他们是中学生,要上普通的中学课程,和其他孩子一样学文化课。”教练表示,学校的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洗衣房、餐厅、球员住宅区,让孩子们能在训练之余,像普通少年一样生活。

图片2.png

训练是雷打不动的日常。作为俄罗斯青年组最高级别联赛的队伍,他们每周五都会有比赛,除此之外,每天都要训练,一周还要去三次健身房强化体能。“对青年球员来说,技术、体能和战术意识都很重要。”教练说,比起身体素质,他更看重“球商”队员们需要在场上对形势做出及时判断的能力,球场瞬息万变之中,战术、技术和心理素质缺一不可。

形如利剑却不张扬:团结是最好的语言

看这群俄罗斯小伙子踢球,很容易发现其鲜明的风格。进攻时,他们偏爱用短传或中传串联配合,一步步组织起有章法的攻势;而一旦防守或是丢球,全队会立刻向对手施加压力,绝不给对方从容调整的机会。教练表示,球队始终坚守着传切配合的足球理念,努力掌控比赛的主动权,同时也兼顾着攻防的整体性。在赛场上,阿克隆——科诺普列夫足球学院队犹如一柄利剑,永远主动出击,持续施压进攻,不会轻易让对手占据上风。

图片3.png

但与进攻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球队每个人的团结谦逊。进球时,这支队伍很少有夸张的庆祝。没有跳起来挥拳,没有单独的炫技动作,队员们只是围在一起,互相拍拍肩膀。

“很少要求他们单独庆祝,希望他们在一起庆祝。”教练解释道,这是球队一直坚持的风格,“个人庆祝可能对对手不够尊重,太张扬的动作像是一种侮辱。”在他看来,足球不是个人的游戏,胜利属于所有人。“拍拍肩就够了,这种团结的感觉,比任何动作都重要。”这种“凝成一团”的默契,也是教练希望除技术之外,足球可以带给球员们的人生哲理。

队长的奔跑与副队的美学:足球是人生的目标

17岁的队长马克西姆·康达科夫有着和年龄不相符的沉稳,和队里的大多数球员不同,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来中国比赛了。他4岁就在球场踢球了,那时还不懂什么是足球,只喜欢在草地上奔跑的自由。“风从耳边过,脚踩在草地上软软的,觉得特别开心。”12岁那年,他被选进一个足球夏令营,第一次接触到系统训练,从此踏上了专业之路。如今,他脚下的每一步,都朝着一个清晰的方向“足球不是我的梦想,而是人生目标”,他用这句话概括自己。

图片4(1).png

最让他难忘的是12岁去西班牙的比赛。在圣塞巴斯蒂安的球场上,对手是一支集齐了皇家马德里、巴塞罗那青训队员和马来西亚强将的“梦幻队伍”。但那场比赛,他和队友们靠着密不透风的防守和精准的反击,以10比分获得了胜利“那种感觉一辈子都忘不了”。

另一位16岁的副队长基里尔·巴朱金,则是一位眼神锐利的中前卫。11岁前,他只是和伙伴们随便踢踢球,直到父母把他送到专业学校,他才发现自己沉浸在足球美学之中。“漂亮的假动作、精准的传球,都让我着迷”每个进球瞬间的情感爆发,都让他沉醉其中。

图片5.png

但这个少年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心理素质是重要,我能给自己打7分。”他说,见过太多技术顶尖的球员,因为关键时刻的犹豫和心理问题输掉比赛,“我还在学怎么在压力下保持冷静。”作为防守队员,他对“抢球权”有着特殊的执着:“丢球后要立刻反抢,不能给对手思考的时间——这是教练教我们的,也是足球教我的道理。”

初到上海:陌生与温暖的碰撞

这是许多球员们第一次来中国上海。炎热的天气、陌生的语言、不一样的文化,起初让他们有些手足无措,但很快,数不尽的细节就驱散了陌生感。

“大家把我们照顾得很周到。”教练表示,语言不通时,翻译志愿者随叫随到,想利用空闲时间去市区看看,志愿者会帮忙叫好车,下载打车软件,耐心讲解路线。餐厅特意准备了符合他们口味的饮食,训练场上总有冰镇的饮用水随时供应。

能站在这里,对他们来说并不容易。“球队之前完成了一次变革,现在有了财政支持。”教练说,是球队老板提供的资金,让这些少年有机会走出国门,在不同的球场上增长见识。采访过程中教练和队员们还在不断感谢上海这座城市和赛事组委会的付出。

冠军已是过去式,未来比赛还将继续,这群俄罗斯少年已经做好了准备——就像他们一直以来做的那样:一起奔跑,一起防守,一起为每一个梦想拼尽全力。

(文/刘一鸣  图/刘一鸣 袁征)





图片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