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 News>
每一块草皮都有“球童”的汗水
2015-07-16
作者:刘晶晶
志愿者在场边进行赛况播报与翻译。受访者 供图
学生正在教球员写“福”字。 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2015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正在火热进行中。赛事期间,共有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杉达学院的130余大学生志愿者奔波忙碌于赛场内外,每一场精彩的比赛背后,都闪烁着他们辛勤的付出和汗水。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基层志愿者舍假期战高温甘当后勤 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大一的学生沈欣玥选择了做校园足球赛的一名志愿者。每天早上8点钟从上师大赶到上海中学,发饭票、调度用车、送饮用水……一天的志愿者工作就在这样的忙碌中开始。 沈欣玥告诉记者,上师大体育学院有很多同学报名了这次足球赛的志愿者工作,“我是体育教学专业的学生,参与到这样的比赛服务工作中,不仅能耳濡目染校园足球的国际化水平,而且能体验到赛事的组织筹划过程,这对于专业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 近几天,申城持续高温,这对担任“球童”角色的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志愿者而言,是个严峻考验。一位陈同学说,烈日当头,但球童又不能撑伞,所以,她和很多女志愿者都涂了防晒霜。无奈阳光很“毒”,娇嫩的皮肤还是被晒黑了。“虽然挺辛苦的,但我的付出能给大赛顺利举行尽份力,我还是很快乐!”陈同学笑着说。 技术志愿者当保姆做翻译贴身陪同 在多国语种云集的国际邀请赛上,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志愿者在其中扮演着“翻译官”的重要角色。他们中不少人是随队志愿者,不仅要照顾运动员的衣食住行,还要随时发挥外语专业优势,充当他们的随行翻译。 上海外国语大学大二西班牙语专业学生陈怡韵负责的是嘉宾的陪同工作,每天都要把来自西班牙的嘉宾从酒店接送至赛场,为他们协调相关事务,提供语言翻译。“虽然每天都要从家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到嘉宾所在的宾馆,常常要忙到晚上八九点才能收工,但这样的志愿者服务很充实,我的西班牙口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陈怡韵说。 正在美国就读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张佳辉也报名参加了本次比赛的志愿者工作。他说,在美国读书的过程中,这样的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历练之一。他曾经在本次赛事主办方之一的“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实习过,在今年暑假回国期间,听说有这样的志愿者工作机会,他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青涩志愿者显风采扬青春乐在其中 据了解,为了迎接本次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上海杉达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们付出了许多的艰辛与努力。不少学生在兼顾期末考试复习的同时,每天要顶着盛夏的酷暑,坐公交、换地铁,参加志愿者工作,单程就要花费两个多小时。 上海杉达学院传媒学院大二学生马靓靓是组委会新闻宣传部志愿者工作组组长,平时既要协助处理新闻宣传工作,又要为志愿者组汇总和传达相关赛事信息。“”她说,虽然自己在学校里也担任学生干部的职务,但远远没有足球赛的志愿者工作要应对的事务和难题多。从校园工作到社会实践,这是一个“真枪实弹”的历练过程。“ 在志愿者服务工作中,不仅有大学生的身影,也有中学生参与其中。作为赛点的上海中学、位育中学,都安排了学生志愿者。上海中学便有不少高一高二学生参加了“地陪”、“球童”等志愿者工作。“在这样的国际性足球比赛中,青春的张扬和运动的快乐,让我们深受感染。”上海中学高一学生志愿者小姚说。
“对话”校园足球 “体验”中华书法 近日,鞍山初级中学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参加2015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的德国参赛队教练员与球员代表。一边研讨校园足球,一边体验中华书法,中德师生“以球会友”,开启了一场中德文化交流之旅。 鞍山初级中学校长贾晓岚表示,中德足球的青训体系有所不同,德国大部分学生仍是以普通学生的身份进行训练。“我们希望向德国的同行们借鉴体教结合的经验,如何让学生在足球和学业之间寻找到最佳平衡点,在充分发展兴趣的同时也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业。”贾晓岚说。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
|